胸怀家国,自在笃行——宁琦院长在学院2019年迎新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2019级新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夏日的酷暑还未消散,清爽的秋风刚送微凉,在北京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不老的燕园因为你们的到来而生机勃发,满怀欢喜等待你们续写青春北大的未来传奇。在这个令人期待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hg皇冠(中国)官方官网全体师生员工欢迎大家来到北大,成为北大外院的一份子;更要向你们的父母家人表达敬意,感谢他们的信任,把你们托付给我们,玉汝于成,不负芳华。
       这几天,走在燕园的路上,我经常会辨识出外院人的身影,只因那明晃晃的句子“在北大,除了外院人,就是外院人”,还有那张扬的、用20种文字书写的 “爱”的表达。这就是外院,就是这么自信勇敢,就是这么文采飞扬。也许正是通过这件小小的院衫,你们开始认识北大,并开启了与外院一生的缘分。

图:宁琦老师为新生送上寄语

       北大hg皇冠(中国)官方官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让我们来一起走近她。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北大外语学科的历史可追溯到京师同文馆。1840年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国遭受到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沉重打击,终于开始看向外面的世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希望中国励精图治、重振雄风。了解夷情,需要的第一件工具就是语言,“欲悉各国情景,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人欺蒙”,设立译馆,翻译夷书,这就是1862年京师同文馆诞生的缘由,也是北大外语学科的起源所在。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北京大学直接前身——京师大学堂。可以说,发轫于洋务运动的北大外语学科从成立之日起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兼具悠久深厚的人文学术传统和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并始终直接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创造。1999年世纪之交,英语语言文学系、东方语言文学系、西方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组建成立hg皇冠(中国)官方官网,从此,北大外语学科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年,我们将隆重纪念学院成立20周年,大家将有幸与我们一起共同见证学院的成长和发展,共同担负起“爱外院、荣外院、兴外院”的责任,你们胸前用20个语种写成的20个“爱”字,所表达的正是外院人对北大、对家国的拳拳深情。
       从空间维度上来讲,外院人在燕园的独立活动区域是在外文楼、民主楼和外院新楼三座楼宇,两栋坐落在学校西门华表北侧,楼前海棠繁盛,红柱黛瓦,雕梁画栋,传承着古代东方建筑的韵味;一栋位于校园的东北部,是一座现代化楼宇,灰砖亮窗,朴素简约,彰显着当代中国建筑的风格。外院人的步履终日穿梭于校园东西,恰喻“学贯东西”“博古通今”,这是何等奇妙的缘分!而从更广阔的空间意义上讲,hg皇冠(中国)官方官网有近60种用于教学和研究的语言,其语言对象国遍布全世界,那里的人们的一切表达与一切生活,都是外院人关注、学习与研究之所在。“西学东渐”“东学西传”曾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佳话,也是今天北大外语人的使命,帮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共同的成长,为了我们共同持守的信念,在今天,在大家成为外院一员的时候,我有几句话想送给你们,希望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句话是,要在最适合读书的年纪读书。北大东语系的创始人季羡林先生一生与书为伴,他曾说过:“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1946年季羡林先生学成归国,任职北大,图书馆就成了他从事学术研究的固定场所。直到今天,北大图书馆218室门口还挂着“季羡林工作室”的牌子,是对那段历史的见证与纪念。
       在燕园求学的时光,将是各位真正步入社会之前,掌握本领、增长才干、打磨自己的最好机会。大家有关于成长的梦想、有充沛的精力、有清醒的头脑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身处的校园又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读书环境。北大图书馆是亚洲藏书量最大的高校图书馆,hg皇冠(中国)官方官网图书分馆藏有25个语种的30余万册图书资料,是外语学习者的殿堂。而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还在不断帮助我们拓展阅读的边界。唯一需要警惕的是别沦为碎片化、不经辨别的信息汲取,有思考能力的人才会走得更远。作为学习外国语言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同学更具优势的是,可以直接进入对象国的文化世界,自由徜徉。阅读书籍,其实是接受人类全部文明遗产的唯一路径,是在完成与整个人类历史的勾连,与世界上最伟大的灵魂谈心,是在检阅纷繁复杂的世界奇观,体验五味杂陈的人生百态。从书籍中,我们可以学知识、长见识,可以解困惑、品人生,可以明事理、学做人。最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浮躁的心态沉静下来,让我们产生对世界的敬畏、产生对生命的敬畏,明白我们身处何处,面对怎样的责任,需要有怎样的作为。
       第二句话是,要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成长。同学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应该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备受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在称赞、掌声和鲜花中长大,即便自己觉得付出过旁人无法理解和企及的艰辛,但在他人眼中你成长的路径仍然是平坦而笔直的。来到北大的人都足够聪明,让我们疲累的从来不是双脚和头脑,而是心路历程。我不要求大家将过往一切清零,因为只有过去的经历才塑造了今天如此美好的你们。北大汇聚着一群全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每一位身上都有无比光亮之处和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常会陷入两个极端,一是妄自菲薄,眼中只有别人的闪光点,很容易迷失于“自惭形秽”的黑洞,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光辉;另一个是妄自尊大,眼中只有自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发现人外有人的事实。
       尼赫鲁曾说:“一个人能在战场上制胜千军,但只有战胜自己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有时需要战胜自己的怯懦,有时需要战胜自己的自大,有时需要战胜前所未有的困难的挑战。喜欢德国作家瓦尔特.本雅明的一句话:“柔弱的水在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穿透强大的石头,你知道,坚硬的东西终会屈服”,这就是中国古语所说的“水滴石穿”。相信各位都能克服自身的局限和困难,从今天开始,学会接纳别人,也学会接纳自己,务必常常向内观察,检视今天的自己是否比昨天的自己更进步一些,更向上一些,然后实现超越自我的成长。
       每年的这一刻,我都会更加确信,与燕园是一场持续一生的约会。在这园子里遇到的每一个人对我们都弥足珍贵。远在异国他乡,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只要他与我谈起燕园景物,在共同熟悉的物理空间中有过经历和故事,就会不由自主地信赖和接纳。我希望大家珍惜在燕园的相遇和情谊,借用袁明老师勉励燕京学堂年轻人的话,“相互托举成就彼此,忠于本我勇攀高峰”,我们在燕园彼此相伴成长,会使每一根芦苇也变得有力量。
       第三句话是,要在胸怀家国的志向中笃行。“为什么会选择学语言?”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当年选择俄语专业,内心也曾有过无奈和抵触。那个时候在燕园,我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员,被燕园的一切浸染着,内心有着自己的自负,同时又因周围都非等闲之辈而常感压力。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学习外语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世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它使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尊重和互鉴成为可能,不同民族之间的误解以及由此所带来的隔阂甚至敌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予以减少和消除。经济全球化虽把英语推到了最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的位置,但也唤醒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希望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和对世界发声,对外使用本国、本民族语言是最为明显的权利表达的标志,而邦交国家双方如果用彼此的官方语言(特别是非英语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则被视为对彼此地位和主权的尊重与认可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表现之一,这使对英语之外的其他国家语言、文学、文化及其国情的研究的需要也变得十分迫切。然而目前相关语种、相关国别和区域研究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果远远无法满足现阶段国家发展和战略布局的需要,我们北大外语人对此负有重要的使命与责任。
       改革开放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巨大变化,早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在国际学术交往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国力的变化和中国人被尊重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学者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行学术表达,参与国际学术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中国不但改变了自身,并在努力地惠及世界。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180年前那个积弱的中国,而是在全球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而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她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北大外院也从来不止是一个学习语言之所,无数外院人借助对世界多元文明、多样文化的充分理解,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贡献中国智慧。“学东西之文,融中外之学”是我们学术上的追求;“世界在脚下,祖国在心中”是我们精神上的持守。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岁月里,精进专业,明辨是非,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心中始终装着我们脚下这方土地;沟通中外,传承文明,求同存异,和谐共荣,纵深挖掘人类共同的思想精髓、横向推动中华文化、学术和思想的对外表达,在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气度。

       同学们,从走进北大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你们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大学生活。虽然太阳依旧每天东升西落,作业本上依然有答不出的问题,日常生活里依然会遇到无法理解的人和事……就在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岁月里,你们将学会陌生的语言,将读懂别人眼中的天书,将开启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将发现一个从未发现过的自己……
       在迎接大家迈进外院家门的这一刻,我希望你们能尽情享受在这里的每一次快乐,并在每一次悲伤之后仍然拥有快乐的能力;享受在这里的每一次果敢,并在每一次犹疑之后还能找到前行的动力;享受每一次欢聚,并在每一次独处之时都能拥有内心的富足。待明日为大家拨动帽前流苏的那一刻,你我含笑的眼中彼此看到的将是最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开学快乐!